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成為劍橋公立學校(CPS)的家長。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成為劍橋公立學校(CPS)的家長。和許多家庭一樣,我希望為孩子爭取最好的教育,但在申請CPS的個別化教育計劃(IEP)過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戰,也因此對教育體系有了更深的認識。IEP的初衷是為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提供個別支持,然而對于很多家長來說,這個過程複雜且壓力巨大,需要不斷爭取應有的資源和服務。正是這段經曆,讓我做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選擇——在家自學教育(homeschool)。隨後,我陪伴並教育了兩個孩子長達七年。
在這七年的陪伴學習過程中,我發現自己不僅是孩子們的老師,更是他們的學生。我的兩個孩子性格迥異:一個需要有規律、清晰的結構,學習速度較慢,更依賴視覺輔助;另一個領悟力極強,渴望接受更具挑戰性的課題,更適合動手創造性的學習方式。面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學習風格,我學到了無數寶貴經驗——耐心、靈活應變,以及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這段經曆雖不總是完美(有時甚至頗為混亂),卻意義非凡,充滿收獲。未來我會分享更多旅程中的故事與心得,那些歡笑與思考,值得細細回味。
除了在家教育之外,我還成為了社區組織者、志工和非營利組織創始人,創建了支持大波士頓地區及其他地區教育和心理健康的計畫。
我的背景
在此之前,我是一名醫學科學家,獲得了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醫學科學博士學位,並在哈佛醫學院完成博士後研究。我的學術與職業生涯跨越亞洲、澳大利亞、歐洲和北美洲,深入接觸多樣的教育體系、語言和文化。這段多元經曆,深刻塑造了我對學習的理解與思考。
我也通曉多種語言——流利使用英語、普通話、馬來語和粵語——這讓我能與社區中多元的家庭建立更深聯系,也堅定了我對雙語及沈浸式項目的支持,因為它們尊重學生背景,助力他們面向全球未來。
如今,我重新回歸劍橋公立學校——不僅作為家長,更作為致力于建設更強大、更包容、更有效教育體系的參與者。
這些年來,我見證了教育體系未能滿足所有學生需求時的困境,也看到了社區在誠實、關懷與遠見中凝聚力量的可能。
我的願景
I’m running for the Cambridge School Committee because I believe every child deserves more than just a good education—they deserve a joyful, supportive, and meaningful one. I truly believe in the power of public educ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a school system that works for all of us.

感謝有你的支持,我已准備好將實踐經驗與一顆真誠的心,投入到重塑劍橋教育的工作之中。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值得被看見、被傾聽,也值得擁有真正平等而有尊嚴的學習機會。
如果你認同我的願景,我誠摯邀請你一同參與——無論是分享想法、支持競選,還是幫助傳播信息。我沒有所有答案,但我很樂意傾聽、共思,並與您攜手,為我們的孩子和社區找到切實而有意義的解決方案。讓我們共同創造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讓劍橋的每一個孩子都能真正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