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跳至頁腳

我的三大核心優先事項

公平、機會與成就
服務全民的學校體系之基礎

打造真正服務每一位孩子的教育體系,需要一個專注且緊密聯結的整體策略。

因此,我將工作核心聚焦于三個優先領域:公平、機會與成就。

  1. 公平 確保所有學生——無論其背景或能力如何——都能被看見、被尊重並獲得應有的支持。
  2. 機會 消除經濟、語言、體制和情感上的障礙,打破阻礙學生全面參與的壁壘。
  3. 成就 超越考試分數,培養終身學習者,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與自信心,幫助他們為未來的挑戰做好充分准備。

這三大優先領域共同構築了一個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學業、社交與情感方面茁壯成長的教育體系基石。

1. 公平的教育體系: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每一個聲音

公平的教育體系意味著每一位學生都應擁有真正的機會,而這需要我們日複一日的堅持與投入。我將竭力確保每一位學生——無論其種族、能力、語言或成長背景——都能被看見、被支持、被尊重。公平不只是一個理想,它關乎建立一個真正承認每位孩子、尊重每位學習者,並給予他們真實成長機會的教育體系。

消除系統性的障礙與種族不公,是確保所有家庭都能真正參與孩子教育的重要前提。我們也深知,並非每個家庭都能通過傳統方式參與——許多家庭正同時打多份工,或承受沈重的身心壓力。因此,我們必須打造更具包容性的方式,讓每一位照顧者都能被看見、被傾聽,並切實感受到支持與尊重。

讓每位孩子都從擇校政策中受益——我們可以做到!

「控制選擇」政策最初旨在平衡不同社區因資源與特權差異而產生的教育機會不均。然而,隨著時間推移,諸如「鄰近優先」等政策調整,無意間重新引入了該制度原本試圖解決的不平等問題。

現在是時候進行以社區為主導、以公平為中心的受控選擇審查了——傾聽家庭的意見,尊重學校的特點,並在整個學區公平分配機會。

縮小機會差距

我們必須聚焦于縮小機會差距,而不僅僅是關注成績差距。成績差距反映的是結果,機會差距則揭示了問題的根源。為此,我將致力于推動以下關鍵領域的發展:

  • 早期識字教育
  • 雙語支持
  • 文化包容性課程
  • 特殊教育資源

公平意味著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而不是一視同仁。這包括:

  • 支持多樣化的學習風格—視覺、聽覺和動手
  • 恢復創造性的、專案為基礎的學習
  • 確保教育者在課程和教學方面的靈活性
  • 提供增強(而非取代)人際關係的技術工具
  • 使學生服務辦公室 (OSS) 更易於存取和回應
  • 為所有學生創造成長機會:那些正在趕上的學生、那些準備超越的學生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所有學生
營造歸屬感

每位學生都應在學業、社交和情感上獲得支持,而這一切,源自我們學校體系中各個層面強大且包容的社區。心理健康、歸屬感與信任關系,絕非附屬條件,而是學生成功的基石。

學校,是歸屬感的起點

學生們大部分醒著的時光都在學校度過。家庭固然重要,但學校每天都有更多機會去支持、引導和激勵年輕人。我們必須營造一個讓學生感到安全、被重視、被關愛的環境,並為他們提供茁壯成長所需的資源——無論他們的背景、家庭狀況或學習方式如何。

當學生獲得歸屬感且樂于學習時,他們會主動到校——不是因為必須,而是因為願意。喜悅與歸屬感帶來積極參與,有了這樣的參與,諸如長期缺勤等挑戰也會逐漸減少。

為支持學生的教職員工提供必要的資源與協

要營造這樣的文化,我們同樣必須關心每日支持學生的成人群體,包括:

  • 課堂教師
  • 專業教師(藝術、音樂、體育、語言教師等)
  • 助教
  • 學校心理學家、輔導員、社工、介入專家和治療師
  • 代課教師和其他直接支援人員

教師需要校長的支持,共同營造鼓勵協作、暢通溝通的校園氛圍。合作的文化源于信任,而這種信任必須在各個層面紮根建立。

領導應以支持為本,非以壓制為旨

教師也需要校長的幫助,營造一個支持合作、開放溝通的校園氛圍,以了解教師的需求。合作文化始於信任-我們必須在各個層面建立這種信任。

真正的支持意味著什麽

支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職員工,意味著:

  • 在課堂中配備更多人員,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
  • 提供持續的在職培訓,幫助理解並解決行為背後未被滿足的需求
  • 促進教師、校長與學區領導之間的合作與開放雙向對話
  • 在各個層面推動透明與信任,鼓勵誠實溝通與攜手解決挑戰
  • 優先關注教職員工的心理健康與身心福祉
歸屬感屬于每一個人

歸屬感不僅是學生的體驗,更應貫穿整個教育系統。當直接服務學生的教師、助教及支持人員獲得支持、賦能與尊重時,整個社區都將受益。成人與學生彼此學習,共同成長與成功。

因為教育的真正意義,正是一段共享成長、建立信任與人際連接的旅程。

建立真正的社區參與文化

定期舉辦市民大會、多語言溝通與共同制定政策僅是起點。我們需要雙向且持續的對話,而非領導層的單向通報。

我將致力于營造共同責任與信任的文化,促使家庭與教育者攜手識別挑戰,共同創造解決方案。唯有攜手同行,方能共創未來。

2. 機會:為所有學生創造支持、透明與公平的環境

機會意味著消除一切障礙——無論是經濟、制度、語言,還是情感上的阻礙——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邁向成功所需的支持和資源。

拓展公平的學習路徑

每個孩子的學習方式各有不同。我們的學校應當提供更多選擇,而非更少。我支持擴大以下課程項目:

  • 蒙特梭利課程
  • 語言沉浸課程
  • 基於專案的學習模式

這些項目不僅是“天才學生”的專屬資源,更是滿足多元學習者需求、保障教育公平的必備路徑。

劍橋擁有豐富的替代學校曆史,如Graham and Parks、Cambridgeport及King Open,這些學校倡導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實踐操作的教學理念。我們應當在這份寶貴遺産基礎上不斷發展,而非加以限制。

我也支持新穎且富有創意的教育路徑,例如:

  • STEAM教育融合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和數學(Mathematics)五大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創新與實踐。
  • 全球研究
  • 設計與雙語提升課程
資源透明與支持教師們

我們必須確保資金切實流向教室、學生服務和家庭。我支持:

  • 預算的公開透明與公平分配
  • 保障教師們的專業自主權與持續發展
  • 為所有教職員工提供全面的身心健康支持
歡迎每一個家庭

溝通,必須跨越語言與科技的障礙。每一個家庭都應被尊重、被傾聽、被真實納入教育體系——沒有人應該為了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而不得不拼命爭取。

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應在孩子教育的各個方面(包括特殊教育)享有清晰、開放的溝通和相互尊重。我反對諸如保密協議(NDA)等使家長或教職員工噤聲、限制其發聲權利的協議。公立學校必須負起責任,與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合作,確保每個孩子的成功。

目前,許多家庭不了解自己原本擁有的權益,或所能獲得的支持與資源——這一點,必須改變。

會議形式與公眾聲音

我支持透過靈活的會議形式和更明確的公眾參與流程,使學委會會議更便於參與、更具回應力。公眾評論不應只是形式上的「走過場」,每個聲音都應被重視並得到及時跟進。

如果當選,我會清楚說明我的投票和提案理由,確保社群的聲音得到尊重和及時的回饋。

3.成就:卓越的學術成就與歡喜學習的雙重成長

學生的成就,不應僅以考試分數衡量,更關乎培育終身學習者、富有同理心的公民,以及具創造力的問題解決者。


卓越的學術成就

我們應設立高標准,並透過包容、多元且具文化回應性的教學方式,肯定各異的學習風格,使每位學生都能在被理解與尊重中綻放潛能。

為所有學習者量身打造支持方案

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各不相同。我們的學校應提供靈活且反應迅速的教學方法,而非「一刀切」的模式。這意味著要認真傾聽照顧者和教育者的意見,並充分利用他們的回饋來指導教學。例如,有些方法可能適合某些有特殊需求的學生,但並不適用於所有人。我們必須保持開放態度,採用多種策略,以尊重和關懷的態度滿足每位學習者的獨特需求。

  • 有個別化教育計劃(IEP)的學生:許多家庭需要一次次奔走,才能為孩子爭取應得的支持服務。我主張:增加受過專業訓練的員工、改善雙向溝通機制,並提早識別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只要給予適切的支持與包容的學習環境,IEP學生一樣可以自信成長、茁壯發展。

  • 學業暫未達標,或有社會情緒支持需求的學生:這群學生常因未符合IEP資格而被系統性忽略。我將推動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與介入措施,協助他們建立自信、提升情緒韌性,並獲得公平、持續的學習機會。

  • 學習進度超前的學生:超前的學習者同樣需要挑戰與滋養。我支持開設進階課程、延伸項目、自主學習計劃與導師制度,同時加強教師的專業培訓與教學資源,真正實現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持續探索、穩健成長、保持對學習的熱情。 

歡喜學習與身心健康

當學生感到安全、受到激勵並建立連結時,學習才會真正煥發生機。我支持推動以下方向:

  • 以關懷與包容為根基的正面校園氛圍
  • 更充足且易于獲得的心理健康資源
  • 全面而系統的反霸淩倡議
  • 激發創造力與學習熱情的課程設計
邁向成功的生活技能

學生的成長不僅僅依賴學術成績。我主張在各學段融入以下生活技能的培養:

  • 理財素養
  • 數字責任感
  • 時間管理
  • 家庭經濟學
  • 人際溝通

這些技能應該從小學到高中教授,為學生的獨立和終身學習做好準備。

深思熟慮的評估與有意義的反饋

評估應成為促進成長的助力,而非簡單的判定。我支持:

  • 為學生和家庭提供清晰且富有建設性的反饋
  • 教師在製定評量中的領導力
  • 為學生和家長提供清晰、建設性的回饋
  • 鼓勵學生與家庭共同參與,決定成功的衡量標准
安全且富有啓發性的學習環境

我支持加大投入,推動以下領域的發展:

  • STEAM課程項目的深化與推廣
  • 從小學階段起開展世界語言及第二語言教學
  • 與本地大學和機構建立緊密合作夥伴關系
  • 營造安全、包容且現代化的校園環境

合作共贏,攜手前行

教師、家長、教職員工與學生都應被傾聽、尊重與賦能。我堅信,真正的合作文化應包括:

  • 充分重視適齡學生的聲音
  • 暢通無阻的教育者反饋機制
  • 與學區領導之間坦誠且雙向的溝通
  • 與地區領導進行坦誠的雙向對話

我常用渡輪來比喻我們的教育系統:

學生是乘客。
教育者是引領方向的領航員。
職工是保障渡輪順利運行的船員,
家長和社區成員則如岸邊支持的工作人員,
學校委員會則宛如燈塔與指南針,確保我們的價值觀指引前行。

基于公平與合作的教育體系,是渡輪順利抵達彼岸的關鍵——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實現學業卓越、快樂學習,並收獲長遠成功。

事實是:哪怕忽視了哪怕一位學生,整個體系都會受到影響。正如渡輪某個角落出現漏洞,終將危及整艘船的安全。任何一處的不公平,都會牽動我們所有人。

系統問責與效率最大化

劍橋市的公立學校人均教育投入在全州名列前茅(根據2023年DESE數據,每位學生的教育投入為38,932.89美元)。但高投入並不一定意味著高效益。我深信公立教育的未來至關重要——它服務于我們大多數的孩子,必須始終保持強勁發展。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確保每一分投入都物有所值。

我們必須:

  • 深入剖析體系不足的根本原因
  • 促成所有持份者坦誠開放的對話
  • 消除分散注意力、阻礙有效教學與學習的低效環節
  • 使數據、決策與行動緊密結合,最大化學生受益

我們的學生應該享有一個不僅重視學業成功,而且重視心理健康、創造力、快樂和生活準備的教育體系。

最新消息與分享

繁體中文